搜尋此網誌

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[賞樂] 2012.10.27 NSO 酒神與海妖


指揮/費比恩.蓋柏 Fabien Gabel
大提琴/葛替耶爾.卡普頌 Gautier Capuçon
國立實驗合唱團 Taiwan National Choir  
拉威爾:《庫普蘭之墓》MAURICE RAVEL: Le Tombeau de Couperin
聖桑斯: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 CAMILLE SAINT-SAËNS: Cello Concerto No.1
德布西:交響組曲《夜曲》CLAUDE DEBUSSY: Nocturnes
盧賽爾:《酒神與亞麗安娜》第二號組曲 ALBERT ROUSSEL: Bacchus et Ariane Suite No.2, op.43


  上次聽NSO的音樂會,已經是去年六月在新竹的演出了。這場音樂會,衝著從指揮、獨奏家到全場曲目的全法國組合,加上又是星期六晚上方便我拋妻棄子而不會有罪惡感,便買了票從新竹北上一聽。

  因為路上塞車,到中正紀念堂時只剩五分鐘就開演了,只得從捷運站一路衝向音樂廳,一坐定剛好門也就關了。此時氣喘如牛、雙腿發軟,不到一分鐘汗開始冒出來,《庫普蘭之墓》起頭的雙簧管獨奏也正好開始。今天這段solo較我之前聽過的幾個錄音版本「黏」一些,但倒也不覺得怪;整首曲子聽下來,算是中規中矩,並沒有特別讓我驚豔之處,小瑕疵有但無礙聆賞,聲響效果的透明度也夠。不過我必須承認,我很少聽法國印象派作曲家的曲子,所以可能沒法領略箇中巧妙之處,躁動的生理狀態也無可避免會影響聆聽感受。

  大提琴協奏曲算是今天的重頭戲,樂團伴奏的音量似乎稍有壓抑,或許是為了與大提琴獨奏取得較佳的平衡,然而卻讓我覺得樂團的部分比較平板缺乏表情;卡普頌的音量也較我預期來的小,下次聽這類的協奏曲還是儘量不要買四樓的位置比較好。獨奏樂段音樂的流動性很好,獨奏家技巧純熟,一些高難度樂段聽來游刃有餘,幾個低把位的低音,大提琴的共鳴相當漂亮。到了終樂章,感覺樂團有稍微放開些,音樂聽起來也活潑些。安可曲是一首很可愛的小品,恕我才疏學淺聽不出是什麼曲子,但中間某些段落夾雜一些「應該」不太簡單的技巧,聽起來很過癮。

  下半場兩首曲子,老實說我相當不熟悉,尤其是《酒神與亞麗安娜》,但就我個人感覺,下半場比上半場精彩的多。或許是因為樂團編制大了、樂器種類豐富了,音樂聽起來色彩繽紛,加上樂團演奏的完成度高(這麼複雜的音樂就算有一個聲部漏掉三四個小節我也聽不出來),在現場又看的到指揮及樂手間的互動,這種在家裡聽很難認真聽完的曲子在現場聽變得很有意思。話說回來,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樂段,大體上都還是曲子裡相對較「古典」的段落,聽起來還是順耳些。曲畢指揮尚未謝幕,一大堆人便先行離席準備搶卡帥哥的簽名,這對指揮似乎不太尊重,我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行為。

﹝感想﹞《酒神與亞麗安娜》其實挺適合拿來當音響發燒友的測試片
﹝疑問﹞  Roussel到底該翻成盧賽爾還是胡賽爾?CD中文側標好像都翻成胡賽爾?
﹝異象﹞《酒神與亞麗安娜》我竟然有三個版本(Munch、Prêtre、Eschenbach),真是見鬼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